上周,新西兰生产力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份用长线数据解读的新西兰城市数据,显示了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新西兰有哪些城市的就业走向的繁荣增长,又有哪些是衰落退后的。
1、新西兰就业现状
从1976年到2013年这段不到40年的时间里,数据报告显示:制造业的就业比例从25%减少到了10%;而职业服务、金融行业、服务业、酒店业以及健康和教育行业,则是工作机会一直在增长。如果说整个制造业在40年里增长了40%的工作岗位,那么职业服务的岗位能增加280%。不可不说,这个数据对比的结果是有巨大差异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样,所产生的的影响也不可同日而语。一线城市的就业总是比二三线城市有更多机遇。
2、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又称虹吸现象,属于一种物理学现象。但是将其放在城市的效应上,非常形象。中心区域的城市在成长期是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随着周边的城镇向中心城市聚集,也带来了各种优质资源。就拿奥克兰为例,原本30多年前的新西兰金融业里,每3个金融领域的工作岗位中,就会有1名在奥克兰工作,如今3个中有两个是在奥克兰的。再比如会计这专业型的岗位,理论上来说应该一些二类城市的制造岗位减少,而被取而代之。但实际上却是因为很多会计公司更倾向于大城市。换言之,有些行业都将拓展领域放在了大城市,特别是金融、IT行业。造成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区域扩展艰难,移民到这些城市会少了很多机会。
3、新西兰就业流失最多的城市
从上文提到的那份长线数据来看,新西兰的有些城市就业增长非常艰难,可以说30年都没什么增长概率。比如北岛Tokoroa的木材加工业就业人数就下降了44%,没有产生任何转机。其他像南岛Greymouth下降了7%;北岛Whanganui下降了5%;南岛Oamaru下降了2%,而北岛Levin在30年的就业数据里增长率为零,南岛的Invercargill也仅仅只增长了1%。其中北岛地区的政府致力于改变现状,也一直在鼓励移民和留学政策的开放和推行。
4、新西兰就业增长最多的城市
再根据长数据看,新西兰有9个城市的就业增长率超过65%,稳定上涨。其中最厉害的是皇后镇,同期增长261%,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个区域的房价可媲美奥克兰,其次是陶朗加增长率176%,然后是被称作新西兰南岛中心城市基督城的“卫星城”的朗基奥拉,紧随其后的则是增长129%的Kapiti和81%的陶波。此外,奥克兰的增长率为79%,虽然排名不高,但是可以看出电讯和金融行业超出了预期增长。
5、城市就业趋于同质化
新西兰以往的地区就业特点明显,不同地区有不同依赖的产业,比如服务业集中在惠灵顿;南坎特伯雷则是乳制品类受益多;南岛地区是矿业和北岛地区的林业发达。而现在这种趋势正在慢慢改变,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大,各个城市的就业更加同质化。像气候比较好的二线城市就会比较欢迎,前两年就有奥克兰的会计公司利用云服务的特点,将大多数人迁往南岛的尼尔森,只留下少部分人在奥克兰总部。
在新西兰,不论城市的发展和大小,只要有人生存就会有教育、医疗、地方性服务,而这些职业是长期不变的。所以即使那些发展艰难的小城市,只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地区经济也会向健康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