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一代打星杨紫琼、一曲勇气家喻户晓的梁静茹,还有和林丹既生瑜何生亮的李宗伟,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明星。许多人都疑惑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和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或许这就要深入了解马来西亚当地的华人和文化,才能明白背后异常深厚的华裔历史。
一、马来西亚华裔历史
说起马来西亚的华人来源,离不开“下南洋”这个词,与”闯关东“、”走西口“一起被称为中国近代的三次人口大迁徙之一。中国福建和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代迁移到马来西亚。他们离乡背井,远涉重洋,最终扎根在大马,并且蓬勃发展。
1、娘惹文化的来源
最早是16-17世纪的明朝,这时期的华人迁移规模较小,也只是下南洋去东南亚进行官事、海上贸易经商,还有部分明末抗清失败后的明军和难民。由此逐渐形成了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族(又名土生华人),他们虽然不懂中文,但是在文化上还是具有鲜明的中华特征。
2、契约华工的开始
19世纪的清朝,由于战争等原因开始走向衰落,而清政府终于废除了海禁法令,允许西方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这时期的华人迁移主要是当劳工苦力。他们要订立契约,故称作“契约华工”。 即使出国当华工路程危险又漫长,但是依然有一批又一批的华人远赴他乡。
3、北望之心的感动
20世纪的民国时期是华人迁移南洋的第二个高峰期。当时的东南亚获得殖民宗主国的扶持,各行各业都获得空前发展,南下的华人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和躲避战乱。仅1922年-1939年间,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过500万。那时候的南洋华人心系祖国,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马来西亚华人教育
马来西亚是是目前海外国家中保留中华传统及中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初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开设私塾以教育下一代,并且会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教材也会一直更新同步。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不扶持甚至打压,可以说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可以说当地的华文学校全部是靠华人们一手集资建造和维护的。
现今在马来西亚有1200余所华文小学、60所中学和3所大专院校,全部为民办。另外还有华人社团、同乡会和华文报刊等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马来西亚的华人不仅要学会马来语、英语,还要会说中文和祖籍所在的方言。无论是东马还是西马的华人,都非常的温和有礼貌,他们勤奋也很努力,这都是一代代优质华文教育的结果。
三、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马来西亚主要由3大种族组成的社会,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以及一些少数民族例如东马的伊班族和卡达山族。所以由于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很特别的马来西亚社会。马来西亚华人和国内一样,会过农历新年、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尤其是农历新年,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大的日子,整个家族的所有亲戚一年见一次,而且新年除了拿红包,还有很多传统习俗(年初二回娘家,人日吃粥,年初九拜天公等)。
马来西亚华裔是极具民族认同感的,他们以自己是华人说华语而骄傲自豪,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当你身处海外,却发现当地还有这么多跟我们同文同种的群体,大家有着共同的血脉和和文化,大街小巷还保留着各种中国的印记,真的惊喜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