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开在美国的中餐馆是为了移民过去之后的生存,那时候中餐馆更应该是生计。现在的中餐馆开在美国,或许也是移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更多的是东西方美食的一种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1、从150年前说起的故事
关于美国中餐馆的故事,要从150年前的三藩市说起。谁能想到现在的旧金山当年只是一个200多人的小渔村。淘金的机遇开启了这里的传奇之路。1850年的三藩市报纸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城中的大街上,德国人的饭馆儿在两条街外,法国人的食堂就在那个圆转盘拐角处,意大利和中餐馆就在大马路边上,美国人因为便宜干净、服务周到又好吃纷纷去中餐馆。后来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中国人占领了西海岸的各个角落。
2、一场地震改变了华人移民
1906年4月的一场7.8级特大地震震醒了三藩市,也把华人震醒了。眼睁睁看着被谣言传成“脏乱差本尊”和“犯罪案件集中发生地”的中国城被毁了,第一次中国人在美国团结的进行抵抗。据理力争后,美国政府看到几周后重建的中国城再加上各种利益关系,也就顺其自然了。
与此同时,华人为了生存对中餐进行了变革,摒弃了那些被西方人诟病的传统粤菜,研发出了适合西方人的菜肴。比如炒杂碎,左宗棠鸡,幸运饼干,都是那个时期的创举,也就是俗称的“中国人没听说过的中国菜”。
3、中餐馆的女人不可小觑
1949年一位叫做廖家艾的女士来到了波士顿,由此开始了新一代美国人在家做饭的新热潮。“中国的意大利饺子”就是她的发明,在剑桥上学的儿子帮她推开了中餐的大门,剑桥成人大学邀请她去教授中餐的课。因为这个机会她把传统中餐介绍给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社会。
还有将中餐馆重新设计装修,往豪华路线发展的三藩市福禄寿餐厅创始人江孙芸女士。人们可以在豪华的环境里品尝地道的樟茶鸭,或者生炒乳鸽。当时的这家餐厅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中国餐馆,来的食客也被告知正装出席。
4、奠定中餐馆地位的Mr Chow
这家一席难求的美国最“传奇”中餐厅,被《纽约时报》形容为“一间屹立不倒的餐厅”, 食客囊括几个时代的全球名流。这里是政界要人、当红明星、时尚达人、艺术先锋光顾最多的场所之一,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遇刺前的最后一顿晚饭,就是在纽约57街店吃的。
创始人周英华更是传奇,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子,西方人眼中的餐饮巨子,同时也是被时尚圈追捧的潮流制造者。陪伴着这家中餐馆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1974年洛杉矶贝弗利山庄的第二家店、1979年纽约的第三家店。位置遍布全球几大最奢侈城市的最黄金地段。
5、中餐馆的现在能否再创辉煌
2017年12月份,下了雪的纽约时代广场迎来了一个人,大董餐厅的创始人大董先生正式将第一家大董店开在纽约莱恩花园。之前许多中餐馆的目标是美国华人,而大董的目标是世界。
然而纽约是否能够接受这个口味,能否认知到大董的意境菜背后那些中餐的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或许需要时间来解惑。1906年的那场地震是有改变当年的中餐馆现状,也给了华人移民美国最基本的安稳。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天时地利人和,中餐馆能否在世界中心再次夺目呢?
周英华曾说“中国菜过去一直被当作便宜货,我改变了这一点。但这花了我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正如他为自己餐厅的取名一样,他希望西方人能够尊称他一声“先生”。谁又能说中餐馆历经百年移民浪潮,早已经久不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