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高净值人士在移民路径选择中日益重视“资本效益”与“政策透明度”的平衡。新西兰政府在2024年春季正式调整其“积极投资人升级”(Active Investor Plus)签证政策,意图通过更具导向性的规则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更具市场活力的资产类别。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该签证计划对国家经济的实际贡献,也极大改善了过去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低申请率现象,有望推动2025年成为该类别签证的“爆发年”。

1、投资门槛调整显成效,市场初步反响积极
自新政全面实施以来,仅在两个月内,该签证类别便吸引了168宗申请案,潜在投资金额高达10亿新西兰元(约合6亿美元)。其中,已确认的实际投资额已达2,500万新西兰元(约合1,500万美元),反映出新规在提升吸引力与实际落地效率方面初见成效。
相比之下,在旧有政策框架下,由于投资要求复杂、审批路径冗长,该计划在两年时间内仅收到35宗申请,体现出明显的制度性瓶颈。此次改革不仅打破了资金沉淀的桎梏,也让“投资移民”回归其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初衷。
2、资金配置结构,限制“低效存款”行为
新西兰政府此次改革的核心,在于引入“资金配置比例”的强制性要求。根据最新规定,申请人所承诺的投资总额中,至少75%必须用于流动性强、市场导向明确的资产类别,如上市股票、高评级企业债券、或政府指定基金等。与此同时,用于银行账户或定期存款的资金不得超过25%,显著限制了此前资金“长期闲置于低收益账户”的现象。
在旧制度中,投资者可在最长6个月内将全部投资款项存入银行账户,导致大量资金在审批与调配阶段形成“资金空转”,未能产生有效的经济联动效应。新政通过强制分配比例,使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化,也更契合现代移民政策中“资本增值”与“国家受益”的双重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亦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进行松绑,允许签证持有者投资于具备开发性质的新西兰房地产公司,进一步拓宽了资本的可利用空间。
3、行业声音:新规是“微调”,不改投资者核心判断
面对新政的发布,业内人士表示,75/25资金比例的设定有助于提升整个投资移民计划的“资金使用效率”。此举并非对投资策略的根本颠覆,而是对资金周转逻辑的一次结构性优化。
在旧制度下,即便有6个月的资金准备期,投资者仍倾向于将全部承诺资金存入低息账户进行“保值等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资移民的制度效率。此次改革通过“压缩存款额度”,实质上引导投资人尽早将资本注入新西兰本地经济。
此外,虽然投资者不再享有“全额存款”的自由,但新政在操作周期上仍保持了相当灵活度——投资者在获得原则性批准后,仍享有最长12个月的投资窗口期,足以完成资产配置与跨境资金安排。因此,对于多数高净值人士而言,此次改革更像是一次“温和的行政优化”,而非实质性的门槛提高。
4、移民趋势启示:高效资本流动正成为新主流
新西兰此次对投资移民政策的系统性调整,实际上反映出全球移民制度正在向“资本引导型”与“经济赋能型”过渡。过去以“资金存放”为主的传统投资方式,逐渐让位于更高效、更参与本地市场的投资形态。这不仅有助于接轨国际标准,也提升了移民项目对目标国家财政和就业的带动作用。
对于有意通过投资路径实现海外定居的高净值客户而言,新西兰此次改革传递出清晰信号:资金“是否参与经济建设”将成为未来判断申请价值的重要维度。在这种趋势下,选择能将资本与区域产业结合、并具备灵活配置机制的国家,将更有利于实现资产保值、身份规划与全球布局的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