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政策迎来了又一次剧烈震荡。最高法院于2025年6月27日作出临时裁定,以6:3的保守派多数意见通过裁决:联邦法官的禁令只适用于案件原告所在州,不具备全国适用效力。这意味着在22个提起诉讼的州,落地国籍禁令不得实施,而在剩余28个未参与诉讼的州(多数为红州),行政令将于裁决30天后自动生效,届时在这些州出生的儿童不再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一、出生公民权的宪法根基遭遇挑战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长期以来是美国公民制度的基石。其核心精神在于:“所有在美国出生,并受其司法管辖之人,皆为美国及其所居州之公民。”该原则原旨在保障在美出生之子女的国籍权益,尤其在历史上为非洲裔及移民后代提供了法律身份保障。
然而,本次行政令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图及法律争议,标志着该修正案正遭遇适用范围上的重新定义与解释。尽管后续仍需等待法院对行政令合宪性作出最终裁定,但眼下的局势已对众多家庭的移民规划带来重大变数。
二、“美宝”身份的现实困境
对于许多希望通过子女在美出生来实现家庭“身份跃迁”的家庭而言,过去“美宝”一词象征着机会与未来。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即使孩子成功获得美国国籍,家庭整体身份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
1、国籍冲突,回国发展难落地
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孩子成年后往往面临必须“二选一”的国籍抉择。此外,持美国护照回国生活的孩子,其身份模糊常导致实际障碍:如无法办理户口、无法正常入学、频繁签证更新等,严重影响生活便利与教育连续性。
2. 入读名校,对家长身份要求高
尽管部分国际化学校向“外籍儿童”开放,但多数顶尖国际学校对父母也设有身份门槛。例如要求至少一方家长持有外国永久居留权或具备合法长期身份。“美宝”若家庭背景不足、父母无合法身份,反而可能被排除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
3. 靠子女反哺移民,时间长、门槛高
家长常有误解,认为孩子长大后可申请父母移民,但根据现行政策,孩子需年满21岁才可申请直系亲属移民。且还需满足经济担保、合法居留、税务等复杂要求。对于一个刚成年的孩子而言,能否承担起这些法律与经济责任,本身就是未知数。
4. 陪读与教育规划,合法身份难保障
近年来,美国对长期陪读行为加强监管,旅游签证、探亲签证难以实现长期居留。许多家庭被迫选择非法滞留或频繁出入境应对签证期限,孩子则在情感、安全与教育连续性上受到不小影响。即使以访问学者等方式申请合法身份,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再次提醒我们:“身份设计”从不是一次性的决定,而是一项长期、系统、且法律逻辑严密的规划。盲目追求“美宝”身份的黄金时代正在远去,理性、合规与前瞻思维,才是家庭未来发展的真正保障。
对于意图规划海外教育、居留与资产配置的家庭而言,是时候跳脱“子女出生即是捷径”的思维陷阱,转向更系统的移民路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