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移民局公布了2025年2月份非移民签证数据,L1签证类别再度展现了其作为跨国高管“硬通货”的地位。在中美经贸关系依然微妙的背景下,这一专为跨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量身定制的签证类别,不仅保持了稳定的获批节奏,更在无声中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美国仍然欢迎高端商业人才的进入。
从具体数据来看,印度籍申请人以1,711人的绝对优势位列榜首。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作为全球最大的IT外包服务输出国之一,印度孕育了Infosys、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TCS)、Wipro、HCL等众多巨头企业,长期深耕美国硅谷、华尔街等核心产业链。而印度企业多年来积极推动海外扩张,使其管理层对于跨国设立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运作模式早已驾轻就熟。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申请人的表现。2月份,中国籍L1签证获批人数达到538人,位列全球第二,明显超越了巴西(351人)、日本(269人)、墨西哥(239人)及韩国(237人)。这一数据并非偶然,而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家在国际化布局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1、L1A签证成为跨境企业家的“战略资产”
在全球经济波动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涉及跨境供应链、电子商务、科技创新领域的公司,开始积极谋求全球化布局。无论是设立海外仓、开设线下门店,还是在美国建立生产工厂,与本地客户形成实体联系,抑或是参与美国政府的招标与合作体系,L1A签证都提供了身份与业务的“双通路”。
相较于传统移民方式,L1A签证具备显著优势。它以商业为依托,不仅为申请人提供赴美工作的合法身份,也为其家属同步开放教育与生活便利。更重要的是,持L1A签证者无需放弃国内事业版图,可以实现“事业延续与国际身份”的双重保障,为企业拓展北美市场奠定基础,同时为家庭未来的教育资源配置和生活方式选择创造更大空间。所以说,L1A不仅是一个工作签证,更是一种企业全球化战略升级的重要支点。
2、L1获批人地域来源
从签证获批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和上海依然是L1签证申请的主要出发地。具体数据显示,北京地区有241位申请人获批,上海则为164人,广州以58人位居第三,沈阳与武汉的数据相对较低,分别为2人及暂无记录。
与此同时,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使领馆亦展现出活跃的审批态势。例如,台北地区137人获批,新加坡98人,吉隆坡56人,香港38人,曼谷15人。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中国籍申请人在全球布局中的多样化战略选择,也体现了如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都市在跨境业务枢纽功能上的突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区的申请人背景更加多元,不仅涵盖了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管人员,也包括了掌握跨境运营经验的中小型企业主,他们正在通过L1A签证加速进入美国市场,实现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3、L1A在动荡中彰显韧性
尽管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美国L1A签证的政策环境却相对稳定,且审批流程高效。通常情况下,从递交申请到获批仅需1至2个月,若采用加急处理程序,审批周期可缩短至15天。这种效率,正是L1A签证持续受到全球高管青睐的重要原因。
对于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中国企业家来说,选择L1A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赴美的资格,更是为了提前完成全球资源布局与身份筹备。通过L1签证先行切入,再根据公司运营及个人规划,后续申请绿卡,已成为一种成熟且高效的国际迁移策略。
在这个充满变量的时代,L1A签证所代表的稳定性、高效性与战略性,为那些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前瞻布局意识的企业家,开辟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