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起,随着川普再度执政,美国在移民、国土安全及入境政策上呈现出显著收紧趋势。近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发布提示,敦促中国公民务必关注美国最新入境要求。与此同时,多家美国科技巨头——包括谷歌、亚马逊、微软及苹果——亦向持H-1B签证员工发出内部警示,建议近期避免离境,理由是签证审查政策日趋严苛,返美存在“二次审查”甚至遭拒的风险。
在这一复杂背景下,中国教育部于4月9日发布了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明确指出:美国俄亥俄州新近通过的《参议院第1号法案》(Senate Bill 1)中含有两项对华不友好条款——其一,禁止本州公立大学接受来自中国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的捐赠;其二,限制与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这无疑将影响中美教育交流和在美中国留学生的学术环境。
此外,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也针对赴美旅游发布风险提示,强调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及美国社会安全形势复杂,建议公民谨慎评估赴美行程。
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移民局于2025年4月起正式启动对外国人社交媒体活动的审查机制。反犹言论、极端观点将被视为潜在风险因素,可能成为拒签或拒绝入境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赴美之路不仅需“资料合规”,更需“言行谨慎”。

1、明确签证用途,切勿“签证错位”
签证类型与入境目的必须严格一致。例如,B1/B2签证虽可多次入境且有效期最长可达十年,但仅限于短期旅游、商务、探亲等用途。若赴美从事工作、学习等长期活动,必须申请相应类别签证,如H-1B或F-1。任何“用途与签证不符”的行为均可能被视为违规,导致拒绝入境或未来签证申请受阻。
2、行前准备每一环都不可疏忽
赴美前应确保中国护照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签证状态合法有效。特别提醒B1/B2签证持有人,需在出发前至少72小时完成EVUS登记并确认更新状态;留学生应核查I-20表格的SEVIS状态及旅行授权栏是否经校方签字盖章。
此外,务必随身携带与入境目的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学校录取通知、商务邀约信、亲属关系证明等。
3、入境现场时候沉着应对边检问询
面对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官员的问询,请务必如实应答,态度平和。若未听懂提问,切忌随意作答,可主动请求翻译协助。若遇质疑或滞留情况,可尝试申请“中止入境”,以避免留下正式的拒绝入境记录。
如被要求签署笔录或相关文件,需逐字阅读、确认无误后再签署。如有异议,应立即提出。倘若最终被判定遣返,旅客可要求联系亲属、总领馆或委托律师协助处理。
4、电子设备检查时别忽视“数字边境”
近年来,CBP对入境旅客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的检查日益频繁。尽管据统计,2024年仅约0.01%的入境者被抽查电子设备,但一旦遇上,处理不当仍可能导致遣返或设备被扣。CBP通常会在“合理怀疑”基础上执行两种搜查方式:
1)基本搜索:官员直接浏览设备内容;
2)高级搜索:使用外部设备复制、分析数据,需经上级批准。
旅客有权拒绝提供设备密码,但这可能会影响入境判断。若设备被扣押,记得索要官方收据。
5、绿卡持有者勿忽视“居住意图”要求
对于永久居民而言,长时间在海外停留,尤其是超过6个月甚至一年,将被CBP怀疑有“放弃绿卡”的意图。因此,建议提前准备如下证据以维持美国居住意图:
1)美国房产或租赁合同
2)在职证明或雇佣合同
3)家庭成员居留美国的证据
4)报税记录、银行账户活动等
如需长时间离境,建议提前申请Re-entry Permit(再入境许可),以减少返美时的法律风险。
在当前中美关系复杂、政策波动频繁的大环境中,无论是赴美学习、工作还是旅游,务必提前了解、遵守并尊重相关法规。每一次入境,都是对你身份、目的和过往记录的“全方位体检”。在这样的政策风向下,“合规性”已成为最硬核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