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凭借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较高的国际通行力,赢得了“翡翠天堂,魅力大马”的美誉,成为华人尤为青睐的移居之选。
据2024年亨氏护照指数(Henley Passport Index)数据,马来西亚护照全球排名第11,享有对181个国家及地区的免签或落地签便利,涵盖英国、欧洲申根国家、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主流国际目的地,其护照的“含金量”可见一斑。然而,随着马来西亚在国际移民版图中的热度持续攀升,一些不实信息也在社交网络平台悄然滋长,造成公众对该国移民政策产生误解。

一、谣言背后的误导性叙事
近期,一则有关“中国逾百万公民已获得马来西亚国籍”的传言在网络平台广泛流传。该说法声称,过去十余年中,有高达120万中国人滞留马来西亚并成功加入马来西亚国籍,甚至被渲染为一场“移民渗透”或“人口占领”的计划。这种夸张、无事实依据的叙事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争议,严重误导公众认知,也对中马民间交流造成不良影响。
事实上,早在2023年11月,马来西亚内政部长赛夫丁(Saifuddin Nasution Ismail)便已公开辟谣,指出自2013年以来,依据《联邦宪法》第15(1)及第19(1)条款,通过正式法律途径获得马来西亚国籍的中国公民仅有203人。该数字与谣传的“120万”相差悬殊,可谓天壤之别,足以证明该论调的荒谬性。
二、权威数据揭示真实面貌
不仅如此,2024年3月6日,马来西亚内政部在国会书面答复中再次明确指出,根据国家登记局记录,自2010年至2024年间,印尼裔人士在新归化公民中占比最高,为23.52%;其后依次为印度(6.76%)、泰国(5.02%)、菲律宾(2.77%),而中国公民仅占0.91%。这一数据不仅从源头上击碎谣言,也侧面反映了马来西亚对国籍归化的高度审慎与政策收紧趋势。
马来西亚国籍获取机制及其挑战
从制度设计层面来看,马来西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其入籍政策较为保守,主要以出生入籍、婚姻入籍、归化入籍及特殊情况入籍四种路径为主。其中,对外国人而言,相对可行的方式通常是与马来西亚公民合法结婚后,依据《联邦宪法》第15(1)条文申请入籍。然而,即便如此,该途径的成功率也并不高,需经过漫长的申请审核周期,并满足一系列严格条件:
1、语言与文化适应要求
申请人需具备基本马来语沟通能力,熟悉马来文化、历史与法律体系。
2、居住年限审查
需提供长期、合法居住记录,且在申请前通常须已在马来西亚居住满5年。
3、审查模糊性与拒签风险
由于标准并未完全量化,常出现审核官主观判断导致的拒批。
4、不得拥有双重国籍
马来西亚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申请人必须放弃原有国籍,这一点对许多中国公民而言是重大障碍。
由此可见,马来西亚国籍获取门槛不仅高,而且程序复杂,远非网络谣传中的“轻松入籍”可比拟。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虽然马来西亚国籍获取之路较为艰难,但该国仍开放多个合法居留项目,如“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MM2H)”、高科技人才签证(DE Rantau Nomad Pass)等,为希望在大马长期生活、投资、教育的家庭与个人提供多元合法路径。这些项目虽然不等同于入籍,但在生活便利、税务规划、子女教育资源等方面已能满足大多数移民需求。
« 上一篇 马来西亚西马第二家园计划强势回归:半年批复782份!2025-03-26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