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与美国边境执法趋严,非美国公民在入境美国时所面临的审查力度明显提升。根据2025年3月最新发布的美国国土安全部(DHS)、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及美国移民局(USCIS)最新指引,我们为计划赴美的旅客梳理出一份详尽的入境合规指南,旨在帮助您在复杂多变的边境环境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顺利入境美国。
一、入境前的充分准备是关键
对于所有希望进入美国的非美国公民而言,首先必须确保持有有效期不少于六个月的护照。这是一项基础性入境门槛,也是众多旅客在准备行程中常被忽略的细节之一。
特别提醒持有十年期B1/B2签证的中国公民,在赴美前至少提前72小时更新EVUS(签证更新电子系统)。一旦未能按时完成更新,可能直接导致被拒绝登机或遭遇入境审查困境。

二、B类签证的使用边界须明确
B1/B2签证虽然有效期可达十年,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由进出美国。CBP明确规定,该类签证不适用于学习、长期工作或任何形式的获利行为。其核心功能仅限于短期商务洽谈、旅游、探亲或接受短期医疗服务。
如有签证滥用行为,即使在持有有效签证的情况下,仍可能被拒绝入境,甚至留下不良记录,影响未来签证申请。入境过程中,边境官员通常会就如下问题展开盘问:
1、本次访问的目的是什么?
2、预计停留时间及居住地址?
3、当前职业及其稳定性?
4、是否携带足够资金支撑此次旅程?
请务必准备好明确、合理的回答材料,避免因信息不清或前后不一致而引发深度盘查。
三、特殊时期,了解法律权利尤为重要
旅客在美国机场或边境口岸面临盘问时,应根据自身身份了解所享有的法律权利。
请注意,拒绝配合CBP问询可能直接导致入境失败。在合法范围内保持配合是最稳妥的策略。
四、电子设备检查权:你必须知道的界限
边境检查中,CBP有权对所有入境旅客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平板)进行检查。尽管2024年仅有不到0.01%的国际旅客设备被查验,但一旦被选中,您需要知晓以下要点:
旅客虽无强制义务解锁设备,但拒绝配合可能导致被拘留或拒绝入境。特别是非公民,建议遵循CBP流程并保持透明度。
如果设备中存有受法律保护的信息(如医疗资料或记者内容),应主动说明。建议出行前妥善整理设备内容,避免存储敏感数据或误解信息。
五、被拘留、拒绝入境时的应对建议
如遭遇临时拘留或被拒绝入境,应立即联系移民律师或在美的紧急联系人。切勿在未明确知情权利与后果前,签署任何表格,尤其是表明“放弃身份”的 I-407 表格。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建议旅客始终随身携带以下信息:
1、律师联系方式
2、家属或朋友电话
3、已翻译的病历或法律文件(如适用)
六、绿卡持有人出境时间过长的风险提示
若绿卡持有者连续离境超过6个月或一年,CBP可能认定您放弃了在美居住意图。此时,旅客需提供如下材料证明其与美国的持续联系:
除非有律师建议,切勿签署放弃绿卡身份的文件。保持谨慎、保留证据、及时法律咨询,是应对长期离境风险的最佳策略。
赴美之路虽仍然畅通,但已不再“无忧”。面对更加复杂的边境政策环境,合法合规、提前准备、清晰沟通是保障顺利入境的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