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了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新政:香港、澳门居民在因遗失、损毁或临时未携带“回乡证”的情况下,可通过线上平台申请为期7天的电子临时通行证,得以顺利往返内地。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出入境管理的智慧化、人性化趋势,也进一步便利了港澳居民的流动与生活安排。
然而,政策甫一发布,便引起了大量公众的误读。一些声音误认为此举意味着未来不再需要“回乡证”,或可以直接凭香港身份证出入内地。事实上,该政策的核心在于“临时替代”,而非“功能替换”。换句话说,这一举措更类似于在旅途中遗失登机牌时,航空公司提供的“临时通行码”,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应急,并不意味着原有证件制度的取消。
一、电子临时“回乡证”:申办方式与使用限制
根据官方说明,港澳居民在遇到“回乡证”遗失、忘带等紧急情形时,可通过国家移民管理局12367小程序进行线上申办,具体流程如下:
1、在微信或支付宝中搜索“国家移民管理局12367”;
2、进入港澳台居民临时通行证申办界面;
3、选择“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选项,填写姓名、证件号码、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
4、绑定手机号并通过人脸识别认证;
5、完成认证后,可获得有效期为7天的电子临时通行证。
值得注意的是,此通行证每月最多申请两次,并不适用于长期出行或多次往返情形,仍需以实体“回乡证”为基础证件。
二、正式“回乡证”的申请渠道
对于长期居住、学习或工作的需求人群而言,申办正式的卡片式“回乡证”仍是更为稳妥和规范的做法。具体途径如下:
1、在香港办理者
可通过中旅社官方网站预约,按指引提交所需资料后,前往现场办理。
2、在内地办理者
可前往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申请。

三、“回乡证”的权利与实际价值
持有“回乡证”的港澳居民,在内地不仅仅享有身份识别的便利,更能从多层次、多维度中切实感受到其政策红利。其核心权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发展路径更广阔
符合条件的港澳学生,可通过“港澳台联考”渠道报考内地高校。该途径相较于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明显较低,为港澳子女提供了更宽松的升学通道。
2、居住与财务自由度提升
在大湾区等重点城市,持证港澳居民在购房政策上享有“不限购”待遇,且在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亦享受与内地居民等同的便利。
3、养老福利逐步接轨
对于选择在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人,尤其是加入“大湾区养老院计划”的人群,可获得由香港政府提供的补贴支持,实现“养老不离乡”的生活愿景。
4、全方位社会融合便利
持有“回乡证”者,可享受“三权六服九便利”政策:
1)三项基本权利: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2)六项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公共文化、法律援助等;
3)九项生活便利:包括乘坐高铁、入住酒店、开设银行账户、考取驾照、职业考试、生育登记等领域。
这不仅是证件的功能拓展,更是国家在港澳融合发展政策下,对“同等待遇”的有力体现。
四、取得“回乡证”的路径与条件
根据目前政策,符合以下几类情况的港人,可申请“回乡证”:
1、通过进修或人才计划获得香港身份者:需在港合法居留满7年,并成功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须注销内地户籍);
2、通过投资移民计划获得身份者:持有香港永久身份证或“***X”标识身份证,同样需提供内地户籍注销证明;
3、家庭团聚类申请人:需先持单程证入港,办理香港身份证后方可申请“回乡证”。
这些路径虽看似流程繁复,实则在规范身份认证与权益保障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
此次电子通行证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港澳居民现实需求的即时回应,更是国家推动数字政务、优化跨境流动机制的一次深层次探索。对于长期关注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趋势的移民咨询从业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