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全球高净值人群对海外教育、生活环境与资产配置需求的不断增长,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Malaysia My Second Home, MM2H)项目日益成为移居东南亚的重要选项。自2015年以来,该项目在联邦层面共批准了超过22,000宗申请,显示出其在国际移民市场上的持续吸引力。然而,与此同时,砂拉越州却正采取相对更为审慎的态度,逐步收紧审批门槛,彰显出该州在移民管理方面的独立性与风险控制意识。
1、联邦层面:“我的第二家园”持续升温,中国申请人占据主导
根据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公开的数据,自2015年至2024年,联邦政府共收到30,303宗MM2H申请案,其中22,282宗获得批准。中国公民稳居该项目最大申请群体之首,提交申请15,053宗,最终获批10,830宗,遥遥领先于韩国(2,056宗)、日本(1,675宗)及英国(747宗)等其他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于2019年迎来申请高峰,全年接获7,948宗申请,批准3,598宗。但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申请量骤降至百宗以下,反映出国际旅行限制对移民项目的直接冲击。
2、砂拉越州:政策自主与审核趋严并行
与联邦相比,砂拉越州作为马来西亚最具自治权的东部州属,其对MM2H项目的执行始终拥有较大自由度。这种制度安排可以追溯至1963年砂拉越加入马来亚联邦之时,该州便在移民政策领域保留了特殊的地方权限。
尽管过去十多年间,该州MM2H项目的年度批准量仅维持在每年约89宗的水平,但2023年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当年就批准了542宗申请案。这一变化虽然从表面上看显示了砂拉越在国际移居者心目中的吸引力,但背后也引发了州政府对申请人结构与动机的警觉。
砂拉越州旅游、文化及创意艺术部长拿督斯里Abdul Rahman Karim Hamzah明确表示,政府高度关注项目被滥用的可能性。他指出,一些拥有健康问题或“背景可疑”的申请人曾试图通过该计划入境,如果监管机制不完善,某些人可能“最终涉及欺诈、洗钱、诈骗或其他非法活动”。正是出于这一担忧,该州对项目审核标准进行了全面收紧。

3、经济门槛显著上调,家庭为单位成为新评估核心
自2024年1月1日起,砂拉越州在“我的第二家园”计划中的财务要求进行了大幅调整:原本每人需定存15万马币的要求,现已提升至每个家庭需存款50万马币。这一改动不仅体现出对申请人经济实力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未来该项目将更多以“家庭整体计划”而非单一申请人为单位来进行评估与筛选。
此外,砂拉越州政府还于今年获得了MM2H代理机构牌照发放的完全控制权,这意味着申请人无需再经过联邦旅游、艺术与文化部的中转审查,审批流程将更为地方化和集中化。这一举措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强化了州政府对申请人甄别与项目方向把控的能力。
4、中国申请人持续领跑,文化与生活环境成关键吸引力
砂拉越州近年来成为中国申请人偏好的第二家园目的地之一,部长Abdul Rahman Karim Hamza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文化相通、语言相近、气候宜人、生活成本低以及良好的社会治安,都是吸引中国家庭选择该州作为长期定居地的重要因素。
许多申请人不仅希望在砂拉越定居,还计划将家人一同迁居,体现出这类移民并非短期投资行为,而是以生活安定与子女教育为核心的长期布局。
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项目,尤其是在砂拉越州的实施路径,正处于由数量增长向质量优化的转型期。政策调整虽带来一定门槛提升,但从长远看,有助于吸引真正符合移居目的、具备良好背景和经济能力的申请人,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有意通过此类项目进行全球身份规划的家庭而言,需紧跟政策动态,结合家庭成员结构、资产配置目标与未来教育需求,作出审慎评估。一个制度稳定、社会多元、生活友好的目的地,配合专业的规划与合规操作,将成为开启“第二人生”的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