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中部、西西里岛与北非之间的马耳他,这个位于战略要地、人口仅55万的小岛国,近年来因一项饱受争议的政策而频繁登上国际新闻版面。自2014年推出“个人投资者计划”(Individual Investor Programme, IIP)以来,马耳他以出售公民身份的方式吸引了全球高净值人群的广泛关注——这一做法也被俗称为“黄金护照”计划。
通过一次性投资至少60万欧元(或更高金额),申请者即可绕过传统移民程序,迅速获得马耳他护照,从而自动享有欧盟公民在申根区内自由通行、工作、居住的权利。这条“快速通道”无疑打开了通往欧洲大陆的大门,也引发了关于主权、公民认定标准与跨国安全监管的巨大争议。
1、政策命运走向不明,欧盟法律战升级
随着“黄金护照”计划日益引发安全与道德层面的质疑,欧盟委员会近年来启动了对该制度的多轮法律挑战。目前,多个与投资入籍相关的案件正在欧洲法院审理,判决结果或将重塑过去十年在欧陆盛行的“投资换国籍”市场格局。
欧盟方面指出,该计划存在“滥用欧盟身份”的风险,核心在于申请人与马耳他之间缺乏所谓的“真正联系”(genuine link)。换言之,欧盟认为公民身份的授予应基于实质性关联,而非单纯的资金交易。
2、“真正联系”原则的法律与实践冲突
在国际法领域,“真正联系”一直是一个模糊且争议颇多的概念。理论上,一个人必须与目标国之间建立起文化、居住、历史或社会层面的关系,才能被合理认定为公民。但马耳他的投资入籍模式却明显背离了这一原则,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基于经济利益的交易安排。
此举引发了欧盟对地区安全的担忧。正如反腐机构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所指出,这类“护照售卖机制”为某些希望规避移民审查或从事非法活动的高风险个体提供了便利途径。特别是在对申请者的背景调查与资金来源审查薄弱的情况下,投资公民身份可能成为洗钱、腐败或逃避制裁的隐秘通道。
3、欧洲各国纷纷收紧政策,市场逐步收缩
事实上,马耳他并非孤例。早在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后,多个国家纷纷推出“黄金签证”政策,试图吸引外资以刺激经济复苏。然而,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虽然带来了资本流入,但也导致房价飙升、社会分化加剧。
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等国近年来已相继缩减或暂停相关项目,塞浦路斯和保加利亚更是彻底取消了其投资入籍制度。调查显示,塞浦路斯政府一度批准了包括有犯罪记录人士在内的“高风险申请者”,甚至有官员涉嫌协助走流程,最终导致该国不得不吊销超过200本“黄金护照”。

4、欧盟监管趋严,中介机构成重点对象
在公众舆论与媒体揭露双重压力下,欧盟委员会近年来已推动多项监管措施以遏制投资移民制度的滥用。例如,要求销售或推广签证项目的中介机构必须向相关监管机构报告可疑申请,强化对资金合法性的尽职调查程序。
然而,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制度漏洞仍广泛存在。部分国家仅要求申请人在境内停留极短时间,即可满足居住要求,成为“居民”,这在法律上显然过于宽松。此外,中介机构的审查能力和意愿也参差不齐,导致合规操作存在较大灰色空间。
5、“逐底竞争”的隐忧与未来不确定性
透明国际等非政府组织提出警告称,若马耳他此类政策得以持续,其他国家可能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效仿,从而形成“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各国为争抢高净值移民资源,可能不断放松标准,削弱整个欧盟内部的身份管理机制与安全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委员会积极推动审查,但在法律层面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欧盟法律并未明文禁止出售公民身份,也未对“真正联系”作出统一标准。欧盟总检察长在其法律意见书中即指出:成员国在授予国籍问题上享有主权,法院最终可能会偏向马耳他的立场。
目前,所有目光聚焦于卢森堡的欧洲法院。一旦裁决结果不利于欧盟委员会,其仍可尝试从反洗钱或腐败的角度提出新诉讼——这是透明国际认为更可能获得法院认可的路线。
马耳他的“黄金护照”计划已成为全球投资移民产业与国家主权博弈的典型案例。它不仅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公民资格”,也揭示了全球资本流动背后的法律空白与监管难题。在欧盟司法裁决尚未出炉的当下,该制度的未来仍悬而未决,但可以预见的是,投资换护照的时代,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制度性反思之中。
« 上一篇 马耳他投资入籍计划最新年度报告解读2025-02-21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