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签证政策的突发调整引发广泛关注。签证续签时限骤减、EVUS系统无预警拒签、海关遣返率飙升,甚至美国驻华使领馆裁员潮也让签证申请雪上加霜。面对层层限制,如何确保顺利赴美?未来趋势如何演变?本文将深入剖析当前局势,帮助申请人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一、美签新政骤变:续签、入境全面受限
1. 续签政策突变:48个月骤降至12个月
过去,持有符合条件的美国签证(如B1/B2、F1、H1B等)的申请人,可以在签证到期后48个月内免面签续签。然而政策调整后,这一宽限期缩短至12个月,意味着大批持长期签证的申请人需要重新面签。政策调整毫无预警,许多企业人士、留学生、家庭访问者因措手不及而遭受损失。
2. 赴美生子遭严查,旅游签证“生死条款”生效
美国国务院(DOS)官网近日更新的入境规定,明确加强对赴美生子行为的审查。过去,部分孕妇通过旅游签证(B2)赴美生产,但新政出台后,入境海关已将“是否有生育计划”列入重点审查对象。
3. EVUS系统“幽灵拒签”,无预警遣返激增
EVUS(电子签证更新系统)原本是中国公民持10年B1/B2签证前往美国前必须完成的在线登记,但近期,大量申请人遭遇系统异常,即使EVUS显示“已批准”,仍可能在登机或入境时被拒。

二、大使馆裁员潮来袭,签证申请难度陡增
1. 使领馆大规模裁员,面签预约排队长
2月21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宣布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直接导致面签窗口从28个缩减至12个,处理能力锐减,想要获得面签机会变得极为困难。
签证审核效率下降的同时,许多申请人面临更长的等待期。对于留学生、商务人士、探亲家庭来说,签证审批延误可能带来巨大影响,甚至错失留学开学时间、商业合作机会或家庭团聚的可能。
2. 审查标准收紧,签证官“鸡蛋里挑骨头”
除裁员外,美国签证官的审核标准也变得更加严格。近期,一名985高校教授因10年前的一笔19元人民币的信用卡逾期记录,导致J1访问学者签证被拒。这表明,签证官正在采用更加严苛的审查标准,任何细微的不良记录都可能成为拒签理由。
对于申请人而言,准备签证材料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因历史信用记录、资金状况、社交媒体言论等问题导致拒签。
三、特朗普“幽灵法案”复活,B1/B2续签门槛激增
1. 15年社交媒体、财务记录全面审查
特朗普时期的PPD13780号行政令(“加强签证申请人审查”法案)正在逐步恢复。该法案对签证申请人提出三大要求:
1)15年社交媒体审查
签证官可查看申请人过去15年的社交媒体账号、言论、照片、视频,甚至点赞记录。任何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言论,都可能成为拒签理由。
2)三重生物识别(指纹+虹膜+DNA)
所有签证申请人需进行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提高入境门槛。
财务状况深度追溯:包括收入来源、资金流动、资产配置等,若无法提供清晰资金证明,可能被拒签。
2. B1/B2签证续签要求提高,滞留180天者恐遭拒
据美国国务院最新发布的规定,持B1/B2签证者若在美国累计停留超过180天,在续签时需提供“无移民倾向”的量子级证据。具体而言,签证官可能要求申请人提供:
1)国内稳定的职业证明(雇佣合同、社保记录)
2)长期居住的房产证明(房产证、不动产证明)
3)强有力的经济证明(银行存款、投资记录)
换言之,申请人若无法证明自己有充足的回国理由,可能被视为“有移民倾向”,进而影响续签结果。
美国签证政策的突变,无疑为赴美人士带来了更多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合理规划身份、保持良好入境记录、关注政策动态,才是顺利赴美的关键。对于长期赴美需求者,提前申请绿卡或长期签证,可能是规避政策风险的最佳策略。